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机械强音,青春共鸣——优秀学子士兵王凯

2025-10-16 浏览次数:

在安徽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2024届毕业生中,一位身着迷彩、胸戴党徽的青年格外引人注目——他就是机械工程专业毕业生、中共预备党员王凯。从实验室到训练场,从三尺讲台到边防哨所,王凯以“青春向党,强军有我”的信念,在毕业季选择投身军营,用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党员的家国担当。


初心萌芽:从实验室到训练场的蜕变

作为机械工程专业优秀学子,王凯的大学时光始终与“奋斗”二字紧密相连。机工203班班长、中共预备党员、优秀学子奖学金、优秀学生干部……这些身份与荣誉背后,是他日复一日的自律与坚持。实验室里,他带领团队完成多个机械设计项目,对CAD和SolidWorks等软件运用娴熟;学科竞赛中,他作为核心成员获省级、国家级奖项,用创新成果践行“机械报国”的初心。

然而,王凯的视野从未局限于书本。大三时,学校征兵宣传活动中的一句“清澈的爱,只为中国”深深触动了他。陈祥榕烈士的事迹、卫国戍边战士的身影,让他萌生了“接过火炬,守护山河”的强烈愿望。此后,他坚持每日体能训练,主动学习参军入伍相关知识。当毕业季来临,面对继续深造与参军报国的选择,他毫不犹豫递交了入伍申请:“作为党员,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是我的责任!”


淬火成钢:军营中的“四有”革命军人

2024年9月,王凯身着戎装,踏上开往某部战区的列车。新兵连的三个月,是他人生中最严苛的“淬火”。凌晨五点的操场,他坚持训练战术动作;战术手套磨破、膝盖结满血痂,他依然坚持低姿匍匐穿越障碍;五公里负重行军中,他始终冲在队伍前列。教官评价他:“这个大学生士兵,有股子‘狠劲’!”。休息之余,王凯也定期跟大学辅导员分享军营里的生活点滴。

从实验室到边防线,从三尺讲台到巡逻路,王凯用行动证明:青春的颜色可以有多种选择,但最绚烂的永远是那抹“中国红”。他的故事,是新时代青年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需求的生动缩影,更是对“请党放心,强军有我”誓言的铿锵回应。


(供稿:汪辉 审核:周环 王丹丹 吴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