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黎明始终相信,好的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思维的启迪。“教育是一场温暖的遇见。”她以OBE理念为指导,主持教育部产学合作项目2项,省级教研项目3项,将企业需求与课堂教学无缝对接,主编“十三五”“十四五”规划教材5部,让行业前沿知识走进课本。课余时间,她的办公室总是门庭若市,作为三届班主任,她记得每个学生的成长轨迹;作为竞赛导师,她与团队带领学生斩获省级以上奖项330余人次。“看到学生在赛场上发光,比自己获奖更高兴。”
胡晓磊:以爱为桥,搭建探究之路
“力学不是冰冷的公式,而是理解世界的钥匙。”胡晓磊的课堂,永远充满互动与探索的气息。作为安徽省教坛新秀,他深耕力学教学9年,始终以“四有”好老师为标准,用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抽象的力学原理变得妙趣横生。为了让基础薄弱的学生跟上进度,他建立了“一对一”帮扶机制,每周固定时间为学生答疑,用耐心和鼓励重建他们的信心。当学生们怀揣着对竞赛的憧憬与迷茫站在起点时,胡老师总是以敏锐的眼光洞察每个学生的潜力与特质,为他们量身定制个性化的备赛方案。在备赛过程中,他耐心且细致,无论是复杂的专业知识讲解,还是棘手问题的攻克,他都能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们在探索中逐渐明晰思路,掌握方法。
自2018年起,胡晓磊老师指导学生竞赛成绩卓著,斩获国家一等奖3项等。这些奖项背后,是胡老师无数个日夜的付出,是他对学生的悉心栽培。在他的引领下,多名学生凭借优异的竞赛表现及扎实的专业素养,成功被保送到全国重点院校攻读硕士或硕博连读研究生,开启了人生新的篇章。
“教师的价值,在于点燃学生心中的火种。”他说看着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探索未知,是最有成就感的时刻。
第二章 科研创新攀高峰:以研促教,赋能发展
郑近德:在科研与教学的双螺旋中前行
作为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郑近德在科研与教学的双重赛道上均跑出了加速度。他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和省部级课题近10项,发表高水平论文100篇,连续5年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获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项,入选了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安徽省领军人才特聘教授,安徽省优秀青年研究生导师。担任领域内高水平期刊《机械工程学报》青年编委和《振动与冲击》编委;他更是学生眼中的“宝藏导师”,先后主讲《汽车实验学》等5门课程。
“科研是教学的源头活水。”郑近德将自己的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案例:他参与研发的设备故障诊断系统,成为课堂上的鲜活教材;带领学生参与企业项目,让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提升动手能力。指导研究生和本科生在“互联网+”、“挑战杯”等科技竞赛中荣获国家级和省级以上奖项10余项。“做科研就像攀登高峰,只有不断突破,才能看到更美的风景。”
胡文锋:让力学理论扎根工程实践
胡文锋,中共党员,安徽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基础课党支部书记,同时担任中国力学学会会员、华东基础力学与工程应用协会常务理事以及安徽省力学学会理事,荣获校级教坛新秀称号,连续三年在安徽省力学竞赛中荣获优秀指导老师。
在招生工作上,胡文锋老师成绩斐然。每年招生季,他都会主动投身其中,精心策划一系列招生宣传活动。他深知,招生宣传是高校与学生、家长之间的重要桥梁,只有充分展示学校的优势和特色,才能吸引更多优秀学子。胡文锋老师还特别注重与中学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他定期回访合作中学,与中学老师保持密切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安徽工业大学,他精心准备招生宣讲资料,制作宣传海报和视频,用生动形象的方式向学生和家长介绍学校的专业设置、师资力量、科研成果以及就业前景。在宣讲会上,他总是充满激情地讲述学校的优势,耐心解答学生和家长的疑问。他的讲解细致入微,不仅涵盖了专业课程的具体内容,还分享了学生在学校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让学生和家长对学校有了更直观、更全面的认识。胡文锋老师以招生工作为重要突破口,为学校发展招揽优秀人才,同时在教学和科研上持续发力。在未来的工作中,他将继续秉持严谨的治学态度与创新精神,在教育与科研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为安徽工业大学的发展创造更多辉煌。
第三章 大道致远守初心:卅载耕耘,铸就师魂
汪永明:三十二载编制人才培养蓝图
从青丝到华发,汪永明在教育战线走过了32个春秋。作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负责人,他亲手编织着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蓝图”,主持的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综合改革与实践,荣获安徽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他带领团队建设的“机器人及先进制造技术”创新团队,成为省内行业标杆;自主研发的2个CAI教学软件,让抽象的机床教学变得直观可感。
作为安徽省领军人才教学名师、安徽省卓越教学名师,汪永明始终将专业建设视为己任。他先后主持安徽省质量工程项目11项,优化了课程体系,使专业更符合行业需求和学生发展特点,在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多个层面产生了显著成果;他先后主持安徽省教育教学改革重大项目2项、重点项目1项、新工科项目1项,积极推动“产教融合”“课赛融通”教学改革;主编教材5部,其中《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导》成为全国多所高校的指定教材;带领团队斩获安徽省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4项,用累累硕果诠释着“卓越教学”的内涵。他一直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这也是他从教生涯的真实写照。
贾黎明的温润传承、郑近德的科研热忱、胡晓磊的互动创新、汪永明的卅载坚守、胡文锋的务实笃行,这些中共党员的典型事迹充分展示了学院党员教师的形象,是中共党员党性的体现,是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他们深刻地感染了身边人,他们用行动诠释着:教育,是一场温暖的遇见,是一次灵魂的唤醒,更是一份跨越时空的责任。
(供稿:机械院办 审核:周环 濮莹萍 吴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