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

机械工程学院举办本学期第二期“课程思政”公开观摩示范课

2025-10-14 浏览次数:

为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切实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育人作用,10月9日下午和10月11日下午,机械工程学院分别在东教一阶204和教一420,举办本学期第二期“课程思政”公开观摩示范课,部分学院领导、院督导成员、系(室)主任、学院教师到场观摩学习。本次公开课分别由学院汪浩老师以《工程力学B》、卢旭珍老师以《工程制图》为主题主讲。


汪浩老师讲授的内容为“杆件内力”,通过介绍南京长江大桥结构,将桥梁上钢筋结构比作课程中“梁”类零件组成微小单元,形象地介绍了“梁”类零件的内力,阐述了剪力、弯矩的来源、应用以及截面分析方法。通过对梁上微小单元力学模型的阐述与推导,详细介绍了梁上载荷、剪力以及弯矩之间的数学关系,进一步教授了剪力图、弯矩图的快速作图方法。结合南京长江大桥历史设计过程,介绍了剪力图、弯矩图的实际应用场景与重要应用。

课堂教学过程中,汪浩老师结合南京长江大桥的建造历史背景与新中国桥梁建设奠基人梅旸春的先进个人事迹,鼓励学生发扬不畏苦难、艰苦奋斗、勇于挑战、敢于创新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励学生在新时代背景下,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和学习条件,学好工程力学,打下扎实的基础,为将来发展先进技术,实现工业强国做出应有的贡献。


卢旭珍老师讲授的内容为绪论章节“图形的起源”。通过讲授国内外古代及近代有关图样来讲解图学的发展历史,让同学们了解《工程制图》课程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璀璨的历史文化。人类发展的历史,实际上也就是一部图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图学史的本身是人类思维方式、思维品质的写照。通过列举国内的港珠澳大桥、三峡工程、高铁、首艘国产航母山东舰、世界最大吨位模锻压力机的建设与制造,以及目前我国刚刚建设的世界第一高桥“贵州花江峡谷大桥”等具体事例,引导学生要关注时事,并引出这些宏大的工程设计是离不开图样的,让学生明白图学兴则科技兴,非图无以制器等道理,从而让学生懂得学习制图的重要性,同时以上事例也展现出我国的大国风采,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通过引入图形起源的讲解,达到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在知识目标方面,学生需掌握从“形——图——形”的正确转换,读懂专业图样,能绘制出符合国标要求的图样;在能力目标方面,培养学生的图形思维能力、工程表达能力;在素养目标方面,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人格修养、唯物辩证的科学思维等政治素养,培养严谨细致、求真求实、科学思维、责任感等职业素养能力。通过知识、能力和素养的互融教学,更好地实现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此次“课程思政”公开课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现了学院教师在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实践成果,更为全院教师搭建了学习交流的平台,对提升学院整体教学水平、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撰稿:李洋洋 审核:周环 王丹丹 饶思贤)